摘要:
目的 构建幼年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,研究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(CBG)水平变化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。方法取SD幼年大鼠共108只,雌雄各54只,采用随机分型的方法分为3组(n=36):空白组雌雄各18只(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.5 mg/kg,每日1次,持续1周),低剂量组雌雄各18只(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.5mg/kg,每日1次,持续1周),高剂量组雌雄各18只(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3.0 mg/kg,每日1次,持续1周)。每组大鼠于注射后0天、3天、1周、2周、3周、4周随机选取3只雌鼠、3只雄鼠自眼眶内毗静脉丛取血,通过Western blot进行CBG蛋白量的测定。将取血后的大鼠处死,取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,观察脂肪细胞面积比率、空骨陷窝率。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,激素刺激1周后,大鼠的股骨头切片出现骨髓造血细胞减少、脂肪细胞增多等改变。空白组与实验组中的CBG在Western blot上的表达存在差异,且在同种异体个体之间具有相对一致的BG表达趋势,注射后1周、2周、3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液中CBG的表达呈上升趋势,4周时略有下降。病理切片中,除0天组,其他组中脂肪细胞面积比率较0天组升高明显;3、4周时,脂肪细胞面积比率较前逐渐减少。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股骨头病理切片中空骨陷窝率持续呈上升趋势,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,1、2.4周空骨陷窝率略有升高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应用导致股骨头内空骨陷宽率持续升高,脂肪细胞比率在2周左右出现高峰;CBC的表达与空骨陷窝率的升高有一定相关性。